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之
案例分析题库
学生工作部2013年12月20日
f案例分析1王老师是某高校三年级微电子班的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每次支部活动时,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都不高。尤其是理论学习,学生感到很枯燥,上交的思想汇报也大都是从网上抄袭来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王老师将班级党员划分为三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在组织生活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理论学习,学习效果还不错。而且王老师还联系了一些参观场所,不时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将支部活动多样化。但学生认为自己今后要从事同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就可以了,学校也有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系统学习党章、时事,对一些教育类的参观也不感兴趣。何况时值大三,同学们或者在相关单位实习,或者跟指导老师在做毕业设计,或者准备专升本考试,不定期的支部活动扰乱了学生正常的计划,经常同公司或指导老师请假也造成不良印象……党总支书记找到王老师,反映了同学们的意见。王老师认为教育的效果同受教育对象的心理接受状况密切相关,而且教育不仅具有指导性,也要从受教育者的需求出发。于是,王老师选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力图将支部工作开展得更具有实效性。她减少了支部中纯理论性的学习,增加与专升本、就业等相关的政策学习;成立支部互助小组,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1、你如何评价“王老师”的折中做法?如果是你来处理此事,你会怎样做?2、当教育对象无法接受教育者的“合理”安排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去想办法落实教育思想,还是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要求?
首先,班级及党团组织建设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充分发挥高校班级及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材料中王老师这种这种“折中”做法从学生最终受教育效果角度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她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原则,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质有针对性的安排增加与专升本、就业等相关的政策学习,成立支部互助小组,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材料又提述到“减少了支部中纯理论性的学习”如果是我,我会坚持注重理论学习,这也算是在班级及党团组织建设具体工作中制度建设的体现,工作工程中制度建设是班级及党团组织建设的保障,但在制度贯彻落实时要控制好以下几个环节:1、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2、对制度执行进行有力监控3、对制度的进行评价与调整4、将制度内化成为每个成员内心自觉的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