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力度,代理商忠诚度下降;三是通信市场逐步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代理商盈利能力下降。为探索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社会渠道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合作渠道管理、合作机制两个方面的重构,探讨了新环境下运营商实体渠道的管理实践。
关键词移动通信渠道网格化代理商管理
在电信运营商的三类营销渠道自有渠道、社会渠道和电子化渠道中,社会渠道由于“点多、面广、线长”,成本和风险大大低于自建渠道,能够覆盖各种自建渠道未能覆盖的“盲区”等优势,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渠道来源。以本地移动为例,现在拥有约1500家合作厅,专营店4500家,村点柴店1万家,正是这16万家社会渠道,为该运营商贡献了超过90%的新增收入,承担了80%的非电子渠道业务量。
一、社会渠道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一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渠道本身面临着新增市场空间萎缩、利润点单一、同行间竞争激化等诸多问题。从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初期的大量放号,到目前本地移动市场渗透率超过100%,市场空间逐步缩小,大量代理商的存在摊薄了本来就在下降的市场空间,使渠道的利润降低,渠道间的恶性竞争加剧,继而造成中小渠道商的不规范经营,低价卡、折价卡相继出现,市场价格混乱,渠道盈利持续降低。
二运营商之间对优质社会渠道的争夺加剧。自2009年实施电信业重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获得移动业务拍照后,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价格、广告、促销上,渠道作为发展与稳定市场的有利手段与途径,竞争日趋激烈。
三城区社会渠道数量多,人员有限,管理难度大。城区移动客户达到300万,实体渠道数量超过6000家,在目前人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已经扩充渠道经理的人数至120人,人均维护网点50个,业务多网点多,对代理商的服务难免存在疏忽与遗漏,部分代理商业务能力提升缓慢,店面盈利停滞不前。
以上情况势必造成渠道的动荡,渠道的忠诚度下降,运营商对市场的掌控力下降,但社会渠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将是发展市场的主要手段,任何运营商都不能忽视。因此,提高渠道的掌控力是运营商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f二、解决社会渠道发展所面临矛盾的两个原则
一创新新环境下服务社会渠道的管理机制,即实施渠道网格化管理。在市场重心逐步由新增转移到存量的时候,渠道的定位也要有相应的转变,必须根据地理信息、客户分布,合理测算渠道的数量、密度、规模,合理配备督导人员,进一步精细化渠道管理,这是提高渠道掌控力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