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林慧陈亮宇【摘要】摘要: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养老地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日本国内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的详细分析和比较,从行业建设、融资模式、产业链等多方面提出我国养老地产业的发展新思路。【期刊名称】市场研究【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2【关键词】养老地产;老龄化;产业链;开发模式1013999jc
kiscyj201901022养老地产,又称企业营利性老年住宅,结合房地产开发、商业房地产经营、养老服务和金融创新等属性1。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同时,在房地产行业“限”字当头的寒冬下,传统住宅的开发模式正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困难,养老地产作为一类复合型地产应运而生,成为许多房地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方向。但目前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仍停留在早期阶段,没有形成合适的开发模式去适应养老地产。如何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改善养老地产发展产业现状,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养老地产产业发展现状
1运营模式多样复杂,收益体系不成熟我国养老地产行业正处于幼稚期,许多大型企业进入养老地产行业,其衍生出的产品类型多样,参照我国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几个试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四
f种2,见附表。2市场缺口大,整体发展不成熟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带来巨大社会压力的“严峻形势”,同时养老产业整体存在体制不健全、养老服务效益不高、供需矛盾等“明显短板”。从现阶段我国老年房地产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老年房地产的总量不仅比发达国家少5~7,相较于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存在2~3的不足。另外,养老地产产品地域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养老地产面临巨大缺口。除此之外,由于养老地产前期投入资金巨大,而目前大多数开发商只看重项目本身的资金周转和产品销量,在养老服务方面考虑不周,使得养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3融资路径狭窄,融资渠道不畅现阶段,养老地产在我国面临融资路径狭窄的难题,虽有多种融资渠道可供选择,但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养老地产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收期长,银行大都不愿意借款,再加上我国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不成熟以及民间融资的高昂成本,致使许多项目无法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养老地产正逐步获得保险业的青睐,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各大保险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