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之─“图形与几何”分析与研讨
建阳市桥南小学:丁述萍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为核心展开的,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等内容。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部分内容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各学段内容设置上稍有调整。1、内容结构的调整:《标准(实验稿)》的“空间与图形”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学段为(1)图形的认识;(2)测量;(3)图形与变换;(4)图形与位置。《标准(2011年版)》的“图形与几何”,第一、二学段仍分为四部分,具体表述有所变动,(1)图形的认识;(2)测量;(3)图形的运动;(4)图形与位置。2、主要内容的修改第一学段(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放在第二学段。(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3)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改为: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4)删除图形测量中“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和在图形的位置中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等内容。将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认识移到第二学段,并降低了要求。第二学段(1)删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2)增加了“知道扇形”,“知道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和“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接下来我将结合“几何与图形”的四部分内容提几点教学建议与大家一起交流与探讨。
话题一、图形的认识
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对图形认识的要求,掌握这部分内容结构的特点,对于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整个“图形的认识”这部分,我们的教学中哪些问题是薄弱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呢?1、是设计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进行平面和立体的转化。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二者的转化的内容主要有:(1)立体图形的展开与平面图形的折叠,例如长方体的展开图;(2)从正面、侧面、上面等观察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与根据观察到的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例如观察物体时一方面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且用语言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