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地点管理标准1顶帮完好无鳞皮,底板平整,无积水、淤泥和杂物。2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五图一表”摆放位置合理,便于观看,图纸清晰、整洁,无破损;职工用餐桌椅、饮水机等摆放,整齐;检查记录箱箱体洁净,无污渍,与存放的记录本对应,记录本整洁无损坏,页面无乱写乱画。3交接班地点照明符合要求。(三)巷道成形及文明生产管理标准1巷道成形良好,宽度光左光右≤100mm,高度-50≤H≤20,几何尺寸符合《作业规程》规定。2生产班交班前,及时清理浮煤,确保无积水。3每循环对顶底煤探测厚度,在顺槽左帮距底板2米处按照
15
f高400mm、宽300mm用┝符号喷白漆,左边至上而下为顶煤厚度,巷高,底煤厚度,右边横线上为当班班长姓名缩写,下边为时间,巷道支护完毕对本班掘进位置进行白漆标识,左侧为当班进尺,右侧横线上部为班次,采用班长姓名拼音头字母,下部为时间,高为300mm,宽为200mm,标识在巷道右帮,高度均控制在1820m范围内。巷道掘进标识和顶底煤标识规范,清晰,数据能反映巷道实际情况;无与安全生产有关的乱写乱画。
4煤机、锚杆机拖曳电缆存放点无淤泥、积水,电缆盘放整齐。
5非生产期间作业生产区域内应保持无积水、淤泥和杂物,文明生产良好。
(四)巷道支护标准1顶板和帮部支护进度和强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距工作面迎头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空顶警示杆悬挂在倒数第二排锚杆或钢带上,空顶警示杆下端距底板的距离不超过15米。2锚索滞后工作面迎头距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3井下锚杆(索)的质量检查检测工具齐全完好,员工会正确操作。4锚杆(索)的间排距和锚固力等符合《作业规程》规定。锚杆外露长度小于50mm,扭矩不小于100
m,锚固力不小于5T,锚杆间排距不大于设计值-100+100mm。5锚索外露长度≤200mm,抗拔力不得小于15T;破断拉力不得小于20吨;外露部分无分叉现象6钢带、网片搭接压茬不小于200mm,平整度好,绑扎牢
16
f固。7片帮处理及时,帮部支护及时可靠;网片搭接合理,绑扎
有效。8顶板离层仪优先安装在顺槽联巷口或巷道跨度大的巷道
中间位置。深部、浅部读数安装预设值统一为10mm。顶板离层仪应紧跟工作面的掘进位置及时按要求安设。并有检查牌版,检查方法及周期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安设地点及间距要求:
安设地点
安设间距(m)
安设地点
安设间距(m)
回撤通道及辅巷
80
综采顺槽(采一次采动)
200
综采顺槽(采二次采动)
200
有构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