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
通为主以交通功能为主;
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分区干道
4、支路
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
达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
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
关系式
Q基本关系:KV
V线性关系:
Vf1
KKj
抛物线关系:QVfK
Vf自由车速Kj阻塞密度3、通行能力与Q区别
K2
Kj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
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f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OD调查的概念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区内(间)出行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四步法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O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i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区间吸引量
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ρ
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