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其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自我成为主体的学习,握有学习的主动权,操纵控制自己的学习。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要学会求知。要促使学生会求知,其条件必须是一、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情境创设要有利用学生的学习问题的意义建构;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必须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三、学生必须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四、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上述条件构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来自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日益得到肯定。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中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创设新颖的外部学习环境,对于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则是现今的小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所面临的突破性变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是对确定事实的描述,知识都为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把掌握知识理解为对大量经验、定义和事实的记忆和复述,判断学习者的答案的标准也是统一或单一的。在教学中强调学习者的记忆、模仿和大量的操练,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灌输为主,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与生俱来的独立性、怀疑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发展。
从知识经济的视角来看知识,则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是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知识既是实事、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从传统的视角来看知识,则知识就是人们认识活动的结果,是现成的事实和概念。在知识增长成几何级发展的今天,试图拥有所有的知识已完全没有可能。怎样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