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评审,评审结束后应当编制评审报告,根据评审报告要求对双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和优化,确保各层级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2)每年根据风险预空工作的情况,结合本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在已有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基础上,对发生变化的风险和新增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级管控。
(3)依据上年度分析管控的结果,对等级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评估等级,调整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六、风险分级管控
(一)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排查风险点
1设备、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
(1)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可按照营运车辆、设备设施、停车场、检修区域(车间)、办公区等进行划分。
(2)编制填写设施设备清单
设施设备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No:
f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2操作及作业活动
(1)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客运生产过程中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驾驶员习惯性违章、运行线路通行环境复杂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2)编制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No: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
备注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二)、风险辨识、评价
1辨识内容
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2辨识依据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事故案例;
辨识风险点内的有害因素时,可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对人、机(物)、环、管四大因素类别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f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及交通事故类型进行预估。
3辨识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SCL)
对设备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等风险点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辨识;
安全检查表法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将设备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按照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