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张桂霞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14期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继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文明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由此,新课程不仅强调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也强调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奉行着“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了解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人文伦理、道德,培养学生养成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拥有良好的网络道德,形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下面,就我本人多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适时渗透德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无法表现的、抽象的、微观的事物以动态、直观的影音再现于课堂已经习以为常。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一种快捷高效的方式。比如在讲授多媒体信息加工时,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将靖江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特产美食等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图文欣赏、视频浏览等多种媒体手段,使学生感受家乡变化的脉搏,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蓬勃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其实,教师在围绕教学主题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只要取材合适,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你的课堂充满生机,德育当然也在无形中达到效果了。
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爱护和使用计算机的良好行为习惯
置身于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机房上课,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而这样的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维护和保持。这与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每个学期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如何爱护机房设备、必须遵守哪些机房守则、应当具备哪些良好的上机习惯的教育。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自身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示范讲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具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学生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应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让学生爱上这门集知识性、趣味性、技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