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观之我见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各流派对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有不同的观点:进步主义旨在批驳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注重从“做”中学,认为教育就是促进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提倡在教育活动之外无目的;要素主义认为教育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通过理智和道德训练来保存文化遗产;永恒主义强调世界受真、善、美原则的控制,它们是亘古不变的,而人性也是不变的,因此教育的性质是永恒的。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使人成为“人”。倡导具有理智训练价值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改造主义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直接促进社会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教育必须承担传递一定文化的任务,还必须承担纠正、改进和变更文化的职责;存在主义者认为教育要使每个人认识自己的存在,教育的最好结果就是使学生养成正确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真诚、选择和决定,以及责任感等。强调个人的主观性和个人选择。这些流派都各有其理据,各有侧重。这些流派的主张都是在时代背景的烘托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并反应了教育发展的此消彼长的规律。任一流派都不具有普适性,都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而存在。这些流派无外乎都为这两种类型之一:社会本位抑或是个人本位、外铄论或是内发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以个性鲜明的人为对象的。因此教育的本质要“以人为本”。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以为人性本善,要发掘人的本性,由内引出人的善根,而顺应其天性发展。在这里我并完全不赞同性善论,外在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作为独特的生命,有其个人的发展以及个性特点,教育不能不尊重。只有顺应个人天性而发展,才能达到最好的发展状态,从而整个社会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这里所说的“天性”是指个人的天赋,兴趣,而并不是个人的为所欲为。当个人所做的选择违背了常理时,还是要靠教育的外在规约来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从内而发掘人的天赋、潜能、兴趣,同时要加上外在的规约与束缚,尊重个体的发展特点,促进个体达到最好的发展状态。关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各家有各家之言。存在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要使每个人认识自己的存在,使学生养成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而最重要的是培养他
f们真诚、选择以及责任感等。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就是让每个学生懂得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活着的目的与本质吗?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培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