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论rr
r
【作者】王岩rr
r
【作者简介】王岩,1964年生,哲学硕士,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社科系副教授。rr
r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尤其是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中庸之道不仅是其伦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弄清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对于系统地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r
r
中庸伦理观rr
r
中庸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是古希腊的传统思想,也是当时在民间流行的格言。早在亚里士多德之前,中庸就体现为适度、中和、适中等概念。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无论是科学、艺术、技艺,还是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渗透了对中庸的崇尚。毋过毋不及被视为希腊人生活的准则。他们不仅把中庸作为神谕刻在全希腊崇拜的中心──特尔斐神庙上,而且在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特别是哲学著作和政治演说中,都把这种要求作为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美德样式,以至当作至善至美的标准。亚里士多德在总结、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系统地提出了中庸伦理观,并使中庸之道成为其伦理学的核心和灵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r
r
1中庸就是美德。亚里士多德在探讨什么是美德时指出:德性处理情感和行动,处理得过度是错,处理得不及,要被谴责,惟有适中是对,并被称赞──那么,德性就必定是一种志在求适中的中道。①同时,我们必须注意,过度与不及,均足以败坏德性惟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节制、勇敢及其他的道性,也正是这样。②他接着指出:凡行为共有三种倾向,其中两种是恶,即过度和不及,另一种是德性,即遵守中道。③所以,亚里士多德总结道:德性应以中道为目的。④过度和不及乃是恶行的特征,适度则是美德的特征。⑤例如,勇敢是中庸,因此是美德,过分的勇敢是鲁莽太缺乏勇气则是怯懦,因此是恶行;在金钱方面,取与舍的中庸是乐施,过度与不及则是挥霍与吝啬。rr
r
可见,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是以理性为指导的,它比其它任何技艺艺都更高级、更优越,因此对于人的感情和行为而言,遵守中庸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为了达到道德上的至善,人们就应当把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过度与不及都会引起美德向恶行的转化。这显然是对以往中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