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工作中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
初稿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是建立区域成矿背景及研究成矿条件的重要资料之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又是决定着同一成矿带不同勘查区块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类型。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初步了解一个勘查区块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地质背景、已知矿床赋存地质条件及矿体的找矿标志(层位、构造、蚀变等)。通过对区域及勘查区块周边地质条件的解读,类比勘查区块的成矿地质条件,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根据成矿地质理论确立找矿地质工作思路,选择合理的工作手段,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一、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解读区域地质资料,往往是主要从事矿区地质工作者所忽略的或不愿深入的领域,摘录、转抄或粘贴前人资料成为编写设计、报告的主要手段。因此,造成设计、报告编写中对成矿背景认识陷入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的局面。解读区域地质资料,在任何一个地区,必须运用的地质资料为:其一为区域地质志和岩石地层划分两本书;其二为不同比例尺的各种地质图件。如何解读区域地质资料的思路应由面到点分层次解读,根据区域地质志、岩石地层划分和小比例尺地质图资料,确定勘查区块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属地层区、构造单元及成矿带。1、大地构造位置的解读
f陕西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案,反映出不
同学者所重视的主所在,目前划分比较详细的主要有传统的槽台观点
和现在兴盛的板块构造观点。
(1)槽台构造说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槽台说有黄汲清为创始人,现在的传人以任纪舜、姜春发等
为代表。
槽台说将大地构造单元分为两大类,即地壳构造主要由地台和地
槽。地台反映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具有不规则的形状,有古老的地
壳存在,构造作用强度相对较弱,变质作用较浅,岩浆岩不发育等地
质特征;地槽反映相对不稳定的构造单元,具有长条形的形状,有巨
厚的地层沉积,构造作用强度相对较强,变质作用较浅,岩浆岩不发
育等地质特征;
槽台说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有成熟的划分方案,有系统的构造单
元术语和命名系统列(表1)。
表1
槽台说构造单元命名术语表
地台区地槽区
Ⅰ级单元地台
Ⅱ级单元台坳、台陷、台隆
褶皱系
褶皱带
Ⅲ级单元
Ⅳ级单元
台凹、台拱、凸(凹)褶段、凸起、断褶段
褶皱束、断凹
褶皱束
复背(向)斜
1989年出版的陕西省区域地质志根据槽台学说观点对陕西省境
内地质单元进行详细划分(图1),将陕西境内大地构造单元划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