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科学性
课堂提问是属于语言的方法。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启发性教学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因此,教师务必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
f富有价值的问题,使其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蕴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达到培养和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所提问题的启发性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其主体作用
思维来自疑问。宋代张载认为读书:“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他主张读书时要从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疑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般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问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在看平常的内容中自己发掘出问题来,是一种要求更高的训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精神。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在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并通过师生的活动来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正确对待学生质疑问难,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核心。五、善于把握提问、启发的最佳时机与方式
恰当的时候提问与启发,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与下列情况: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教师应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提问,适时、适度地启发,形成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同时,课堂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启发性提问、质疑性
f提问、对比性提问、发散性提问、悬念启发、动作启发、故事导入、类比启发,等等。合理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有利于营造出民主艺术的课堂提问的氛围。
而对待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有:“不,这不对。”“很好,很正确。”“啊,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其他想法吗?”“非常好,我们能把他的想法扩展吗?我们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想法,但是我们如何解释”
第一、二种是教师对学生答案做出的典型反应,持续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对与错的强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