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在设备寿命期内的每一个阶段,若要确保其可靠、高效、低成本,就必须调动业务流程上的所有部门协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开展综合管理。由于以往对设备管理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形成了在设备管理上各管一段,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以人为本,基于供应链基础上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全员设备管理格局。4设备管理缺乏反馈机制。由于设备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因而人为的把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设备管理的前半生与选型、购置、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设备管理的后半生分割开来,客观上造成了设备前半生与后半生管理的脱节,及后半生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这样不能形成有效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影响了设备管理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设备管理的全程最优。
f5注重短期效益,忽视设备管理。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部分钢铁企业的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片面的追求低成本、拼设备、抓产量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设备带病运行、磨损加剧、故障增加,形成不良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影响到产品质量,同时也危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因而,所谓设备为发展生产服务,不仅是为完成当前的生产经营计划服务,而更重要的是重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技术水平、保持后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服务。
6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不高、方法单一、难以发挥方法,手段综合运用的最优效果。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靠行政命令和经验管理为主,而很少主动,系统地吸收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设备管理新技术,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理论、决策理论等。设备管理信息化是当前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钢铁企业的竞争最终落实在管理能力与价值链效率的竞争上。为此,一些企业选择了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有效改善全程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支持规模经营的途径。钢铁企业由于资本运作的动态,管理模式的调整,政策法规的限制与变化,行业特点,投资力度等多方复杂因素,因此IT战略规划也就撤得更加复杂、困难和必要。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发展较慢,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原因。因而,如何在设备的装备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加强设备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之信息化思路设备管理信息化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概念,我国一些设备管理工程专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