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之现状及其信息化思路
发表时间:201110270901浏览次数:1017
在新的体制下,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而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仅仅更新陈旧的设备是不够的,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设备管理综合效率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钢铁企业由于受传统设备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制约,设备与管理模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分析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它起步早,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大致经历了早期的事后修理按需修理制,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预修制,80年代的全面生产维修制TPM和目前推广的点检定修制。尽管钢铁企业逐渐更换了部分陈旧设备,加强了设备管理,但其在实现企业或企业间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上还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矛盾。近年来,冶金技术日渐成熟,发展势头强劲。原来影响产量、效率的技术难关一一被攻破。钢铁生产线上配套生产设备,电气设备也在不断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然而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一直延续着粗放型管理模式,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机构交叉重叠,各级设备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2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过去国有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单一地为生产服务,设备管理的内容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价值形态管理意识淡薄;而企业的发展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不再只是生产和经营产品,而是经营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设备资产是企业法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设备管理在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两个方面的任务,强化企业法人设备资产运营管理意识和运行机制,完善设备资产运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探索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模式。3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在企业及其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大多数钢铁企业都认为,设备是为生产服务的,对它的管理也只是一般性的维修管理。其实不然,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原则出发,设备管理子系统与设计、制造、使用、工程技术,财务等管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