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将迫使当地企业的最优产出水平降低,在规模来不及调整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平均成本将上升,从而降低了其生产效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Aitke
etal,1999,FDI进入后对当地企业的影响是双向的:正面作用是将后者的平均成本线从AC内推至AC;负面作用是,FDI的“市场攫取效应”使后者的最优产出水平由Q降至Q,平均成本从AC上升至AC。由此看来,FDI的最终作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大小。图1中,当地的代表性企业在跨国公司进入前后的平均成本分别在A点和B点,故净溢出效应为负。xa0
f另外,从以上分析还可以推知,发生在产业间的联系效应,也即FDI的垂直溢出效应更可能是正面的。而FDI的水平效应,也即发生在产业内的效应,既可能因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培训效应为正,也可能因为“市场攫取效应”而为负。
早期学者运用发达国家的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大多对溢出效应持正面态度。随着经验研究技术的进步和数据样本的完善,
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逐渐被纳入到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中,企业层面的数据也得到更多的运用,然而得到的结论却没有早期那么积极。由于相关文献纷繁复杂,我们依次提出四个问题来讨论:是正向溢出?还是负向溢出?抑或是有条件的正向溢出?是水平行业内溢出还是垂直行业间溢出?
一正向溢出效应研究Caves1974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考察对象,从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转移等方面讨论了FDI对当地企业的影响。他发现:FDI通过竞争效应“轻微地”改善了加拿大当地企业的配置效率;而FDI通过示范效应对澳大利亚当地企业的技术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Globerma
1979运用1972年加拿大制造业的横截面数据,重复了Caves1974的,再次证实了正向溢出效应的存在。Nadiri1993对美国在英、法、德和日的投资进行了研究,同样认为FDI通过技术转移对当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了正面影响。Haskel等2002对19731992年英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一个行业中外资比重用就业来衡量每提高10,可使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05,他们还进一步发现,FDI对当地TFP的影响主要是“行业内”效应,而不是“地区内”效应。Blomstrom等1983开创了研究FDI在发展中国家技术溢出的先河。他们对1970年墨西哥215个四位数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正向溢出得到了支持。Blomstrom1986再次以墨西哥为例,对19701975年230个四位数制造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FDI提高了行业的平均技术效率,但对行业内生产效率最低的企业没有技术促进作用。他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