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摘要】课程改革,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教学”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的舞台。【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激发兴趣;换位学习【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990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核心目标。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如果把学生比作一个“圆”,教师不能居于圆心或凌驾于圆之上,而应该融入学生,共同去构筑这个“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1激发兴趣、联系生活,增强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
f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