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历史上,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A.伊斯兰法B.教会法C.英国法)。D.罗马法)。
2.把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根据是(A.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C.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
B.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D.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D.宗教因素)。
3.权利界限的决定因素毫无疑问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历史因素
4.将法律概念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的依据是(A.法律概念涉及的内容C.法律概念涵盖面大小
B.法律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D.法律概念的严谨程度
5.在我国,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6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的是(A英国B新西兰C德国7.立法程序包括提出议案、(A审议议案效。A二分之一A行政拘留B三分之二B强制扣缴B征求意见
)D美国
)、表决议案和公布法四个步骤。C修改议案D完善议案)以上多数通过方为有
8.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经全体代表的(C五分之三C强制划拨
D五分之四D强制检疫D监察部
9.下列执法行为中属行政制裁的是:10.在下列机关中,宪法规定的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材料分析
1.“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2.司法权是终极性权力。参考答案:
1.“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答:法学史上很多思想家论述过法是一种意志,即具有意志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这种意志是统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f治阶级的意志。法的意志性表现在法律对社会关系有一定的需要、理想和价值。法的意志性是不可否定的事实,但是法的这种意志性决不是任意或者任性。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客观规律中最重要的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生活,即一定的经济关系。所以法具有规律性,它是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法律与规律等同起来。规律是客观的,而法律不完全是客观的法律可能反映规律也可能违背规律。即使尊重规律和反映规律,也不等于把客观规律完全照搬到法律里面。立法者根据一定的意志,除了客观地规定一些符合规律的内容之外,也可能有意识地规定一些不完全符合规律的内容。2.“司法权是终极性权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