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辛亥革命之后,袁世
凯、张勋等复辟帝制,遭到了全国人民反对。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2.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
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
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①创立拜上帝教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6.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19世纪90年
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
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B.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fC.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7.读下表,导致列强在华投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列强在华投资统计表
时期(年)
工厂数(个)
资本(千元)
18407
1870
2808
187016
1894
4829
1894
136
103153
1913
A.中国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虎门条约》使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C.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
D.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兴趣小组同学编排短剧《公车上书》时,需要交代的背景是()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京师同文馆的创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9.《清议报》在1900年发表时政评论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
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
是
A.台湾抗日斗争B.东学党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政变
10.下图是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