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理化试验了。我们还有音乐教室,即是一个小礼堂,摆着钢
第3页共5页
f琴、风琴和各种乐器,兼做音乐课室。”这些片言只语的记述使我对当时的小学教育充满了向往,
这些多彩的课程会带给孩子多少启迪、多少快乐呀!我仿佛看见一个个身穿长袍马褂的小孩子瞪着一双双乌黑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标本,看着挂图;一个个幼小的身影稚拙地、专注地做着理化实验……这些知识别说在一百年前那个闭塞落后的中国,就是在今天,也会吸引多少孩子求知的目光啊!正是从这知识浅显但内容丰富的小学课堂中,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国学大师、一位又一位学界泰斗,更走出了千千万万牵挂祖国命运的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那个时代,不以语数外的分数论英雄,成就了更多孩子的人生。甚至可以说,也成就了所有孩子斑斓的童年。试想,若这些孩子从小只学语数外,只在补习班与题海中挣扎,会熄灭多少孩子求知的欲望,会让多少孩子视学习为畏途。这些民国时期散落各地的小学,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阅读中,我还发现那时的小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格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可能和当时大的文化环境有关,白话文刚刚兴起,其作用与地位还未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文言文还被视为“主流文化”。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时已经有很多白话文的教材,任学校自主选择。可是,几乎所有的小学都会补充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学篇目,而且学习的数量、深度、对学生的要求均比我们现在高。这对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学素养大有裨益。这也反映出当时办学者的远见卓识:一个民族不论学习多么先进的文化,都要固守住自己的文化根基。
当今,对“国学”价值的再认识,是一个火热的话题。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人们还在不断地研讨、试验。在《过去的小学》这本书里,我们也许能追寻到逝去的传统。那时,并无先进的教学设备,并无新颖的教学方法,但
第4页共5页
f是有一批学养深厚的老师。只是选定了篇目,严谨地教孩童们诵读,深奥处,稍作点拨,仅此而已。日复一日,经年累月,坚持不懈。
学习古代典籍不断,中华文化的传承就不断。仁义廉耻、治国齐家全在琅琅诵读声中刻印在孩童的头脑中,自然而然成其一生为人、治学的原则。这些民国时期的小学,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的小学教师,在历史的进程中,尽了自己的职责,功不可没,当为后世景仰!
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教育者,应该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呢?一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