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浓硫酸
16.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
2B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填“”、“”或“”

t1℃时的溶解度。
3某温度下,当A、B两种物质形成的溶液均接近饱和状态时,
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
状态的是
物质形成的溶液。
17.(4分)根据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指出下列错误的说法并解释原
因。
①Y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t1℃时,X与Z的溶解度相等;
③Z中含有少量X时,可用冷却Z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提纯Z;
④t3℃时,X、Y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⑤t2℃时,X、Y、Z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加水至恰好溶
解,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Y。
18(3分)某盐湖中含有氯化钠和硫酸镁等物质,随着温度的变化,该盐湖中会析出不同的物质。冬季,当水温降至10℃左右,开始析出氯化钠晶体;当水温降至0℃左右,开始析出硫酸镁晶体。1根据右图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为什么硫酸镁没有析出2根据上述现象,说明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结晶与哪些因素有关
28
f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第二十六中学专题复习:水和溶液专题练习(无答案)
19右图为硝酸钾的额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5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
到的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其原
因是
;再将温度升高到40℃,
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填“不变”、“变大”
或“变小”)。
2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⑵t1℃时,B、C的
相等;
⑶从B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⑷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
方法是

21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1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饱和,
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
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

g。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
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22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探究目的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实验用品药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