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
f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淫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3李氏家谱
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
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
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
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
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
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皋陶作
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
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
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3改姓为李
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
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诸
胡都改姓令狐。呜呼宰相之势不过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
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
f从温庭筠的文辞中,我们得知在唐朝赐姓之外,还有不少非李姓氏,因羡慕大唐国姓,而改姓、冒姓李姓的。另外,还有由汉化改李姓,或因其他原因改李姓的。
后魏《官氏志》载:有叱李氏,改为李氏。这显然是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后魏叱李氏改李氏后,人们以其居地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县,而称其为河南李氏。
柳城,前燕胡人慕容(皇光)曾在此筑城,治今辽宁朝阳南。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李氏有两族,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
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