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炼就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真本领”。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1)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主要是在真实(全真或仿真)工作环境中的实践。学生通过“职业人”一样的工作,经受了职业训练,了解了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提高了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也了解到一些与自己今后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在如何对待同事,如何对待老板,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锻炼。(2)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通过在应用电子专业实训基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在从事与应用电子专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的技能。专业技能的训练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亲手操练;二是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现场教学。由于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较为分散,而且因为企业生产的需要,很难让学生有机会亲手操练,更不可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现场教学,因此,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才能实现。3.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他们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阵地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战,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也向自己的实践能力开战,促使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可以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在实训基地的各项实际工作环境中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4服务行业与社会(1)技术服务和交流功能。利用学院的智力资源和基地的设备条件,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发挥相关领域中小型企业技术开发的“孵化器”功能,并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可以在教学中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以生产和科研促进教学,将教学融入科技发展和生产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及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基地和科技信息集散地。同时,利用实训基地与社会、企业加强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交流,有利于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2)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功能。实训基地可以利用在设备配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成为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基地及职工
f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基地,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3)辐射作用与资源共享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投资多、规模大,建设水平高,可以在实训规模、师资队伍、实训教学资料、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可以发挥基地的辐射功能,在高职高专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