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2003年12月修订)
一、术前常规1健康教育⑴心理护理:介绍手术过程及导管室环境,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发放健康教育书籍,并向病人做耐心宣教解释工作,尤其对文化程度较低者要指明书籍中的有关页码部分。使之达到预期治疗效果。⑵病人行为训练:训练有效咳嗽、屏气、床上大小便、卧位及合理饮食方法。2术前用药:遵医嘱给予术前静脉或口服药物。3备皮,协助病人准备大小便器,换开衫衣,必要时擦洗身体。4建立静脉通道留置静脉套管针(左侧上肢或下肢),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5测血压、脉搏、填写PCI护理记录单上有关术前的内容,与护工交接病历及有关病情,将病人交给护工去导管室。6遵医嘱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如有前列腺肥大或平卧位排尿有困难者)。
二、术后常规1接病人回病房后即刻起⑴在床旁与护工接病人术区情况。⑵连接心电导联线,监测心率、心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⑶监测血压和循环功能。⑷PTCA及PTA术后拔管前,每5~30mi
观察局部情况1次至拔
1
f管。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及血肿、足背动脉搏动及加压包扎状态、局部皮肤张力及颜色,测量并记录双侧腿围,有血肿者用笔划出界线。及时填写护理观察表格有关局部观察的内容,有变化及时报告经治医生或值班医生。
⑸健康教育:术后注意事项及病人需配合的内容。⑹记录病人回病房时间。2拔管时:执行各项拔管前医嘱⑴测ACT。⑵连接心电监护。将除颤仪推至病人床旁。⑶测血压。⑷协助病人排尿。⑸做解释工作。准备常规物品:敷料、剪刀、手套、各种抢救药物、注射器、胶布。⑹建立静脉通路,连接静脉液体。⑺局部压迫止血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至拔管完毕。拔管后每30mi
监测一次共6h,以防止发生迟发性迷走反射。⑻严密观察病人拔管过程中的神志及精神状态。3拔管后⑴局部沙袋压迫6~8h。⑵PTCA拔管后,头2h护士每10~20mi
观察局部情况1次,以后每30mi
观察1次至拔管后5h,再其后每h观察1次直至18h,继之每2h一次至术后24h。如发现渗血、血肿及搏动性肿块,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填写“拔管病程记录单”与护士有关的部分。4床上活动及卧床时间:拔管前和拔管后2h,如局部无明显出血或血肿,可平卧或将床头抬高10~20。术后6h起指导病人在床上做下肢活动操、非穿刺侧肢体可适当随意活动,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肢体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合并症,有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