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网络舆论的生成机制
作者:巨芳芳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宜黄事件”过程的梳理总结出网络,事件的一般传播路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互动,微博,网络和媒体互相设置议题都在舆论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网络舆论的生成,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程,促成了政府决策。
【关键词】网络舆论“宜黄强拆”事件微博议程设置
2010年,宜黄“910”强拆事件中,宜黄地方政府强拆致使一人死亡、两人严重烧伤,该事件引发了广大的网民对于强拆事件的讨论,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最终在10月10日,邱建国被免去宜黄县县委书记职务,苏建国被免去宜黄县县委副书记及提名县长职务,其他8名相关负责人也受到处分,这是目前为止第一次基层一把手因为强拆问题被免职。这一次强拆事件是网民、网络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合谋”,实施了对政府的监督,最终促使了对官员的问责。
本文试图探讨这次强拆事件中的网络舆论是如何生成的,网络是如何和传统媒体互相设置议程引导公众,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影响政府决策的,以及网络舆论的现实意义。
一、“宜黄强拆”事件的传播路径
9月12日一则关于江西宜黄县强拆钉子户爆发冲突,钟家3人自焚的消息和图片在网上传播。网络媒体红网潇湘晨报最先给予报道,几个门户网站转载了该文章后受到了公众的关注,进入了公众的视野。12日下午,宜黄县人民政府在宜黄县官网“中国宜黄”上发布关于“宜黄县一拆迁对象泼洒汽油不慎烧伤”的事实情况。这篇新闻的发布使公众开始讨论“宜黄事件”的真相,媒体介入事件的调查,对事件开始持续关注。网络媒体对官方的解释持质疑的态度,网民的言论也多是同情当事人,质疑政府。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基于宜黄官方发布的事实情况和家属的回应两方面信息,站在比较客观中立的立场对事件进行描述。
9月16日,《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其微博中以“女厕攻防战”为标题,将当时姐妹上访无助,在机场遭宜黄县官员40多人围攻的消息实时地发布在微博上,3小时发布了20多条相关微博。邓飞当天的微博成了网民关注的焦点,每条微博都被上千次转载,由于这次的直播,网民加入了讨伐宜黄官员的言论浪潮中。这次微博直播是事件的转折点,舆论开始升温,宜黄的官员完全处于舆论的被动状态。
9月18日早晨宜黄政府在南昌抓捕钟家人,钟如九用手机发起第二场微博直播,内容包括抢尸、被软禁、手机被没收等。第二次“直播”在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