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当时他研究总结了一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科学方法,当时叫做价值分析。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到60年代末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
f点。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公司的主要目标。这一时期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责任成本制、质量成本制、目标成本制。
1责任成本制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希钦斯倡导了责任会计,将成本目标分解为各级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进行责任成本的核算,并对各有关责任部门或个人进行考核与评价,来调动各级成本管理部门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从而使成本控制更为有效。2质量成本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公司的主要目标。3目标成本制目标成本,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于1960年首创,目标成本管理强调在产品设计之前,按客户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然后确定目标成本,即对产品进行事前控制,对其全过程都实行目标成本控制。这样,成本管理的内容扩展到技术领域,从经济着眼,从技术着手,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使成本降低。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今这一阶段,人们关注的不再是产品成本,而是导致成本发生的作业。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就必须站在整体的、战略的角度对企业的作业链进行分析。另外,企业也开始注重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等。这一时期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控制。l产品寿命周期成本阶段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就是对生产者的成本,即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以及使用者的成本进行全面的控制,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总额达到最低。根据谢尔德和杨Shieldsa
dYou
g的见解,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可以从以下四个视角来加以认识①市场视角的生命周期。②生产者视角的生命周期。③消费者或者说用户视角的生命周期。④社会视角的生命周期3。2作业成本阶段作业成本法ABC强调产品成本动因,任何一种产品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应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5。3战略成本控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西蒙最早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