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血吸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为了巩固和发展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和“九五”规划执行期间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取得的成果,确保“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十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新时期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其指导思想是: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求目标可及,措施可行,效果可评。一、疫区分类及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居民粪检阳性率为依据,将血吸虫病流行区分为5类:1、一类地区:居民粪检阳性率≥10%;2、二类地区:居民粪检阳性率≥5%,<10%;3、三类地区:居民粪检阳性率≥1%,<5%;4、四类地区(传播控制地区)居民粪检阳性率<1%;:5、五类地区(传播阻断地区):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畜,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若疫情分布不均,可按自然村为单位,以距有螺区的距离或历史疫情资料综合制定。二、防治目标
f控制疾病,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回升,有条件的地区要力争达到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目标。三、防治策略与措施(一)一类地区1、查病治病(1)居民:每年对565岁居民采用询检法调查,治疗询检阳性者;对重点人群(如渔船民,下同)每年不作检查,可进行12次群体化疗。经过3年防治后,每个行政村以Kato法查200300位居民,以了解居民感染率情况的变化。(2)家畜:每年对耕牛感染率≥15%的地区实施普治;感染率≥5%,<15%的地区每年对在有螺滩地上放养的家畜以血清学方法或粪检筛查,治疗阳性牛。对感染率>1%,<5%的地区每2年用上述方法调查一次,治疗阳性牛;对感染率<1%,每3年查治一次。2、查螺灭螺:对重点地区每年进行螺情调查,掌握易感地带分布情况;对江湖滩地区及高原山区应尽可能性结合经济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改造钉螺孳生环境。3、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减少感染,提高查、治病依从性。
f4、个人防护:对必须接触疫水的人群,做好个人防护。汛期及时调查暴露人群,有重点地进行早期治疗,或用蒿甲醚蒿琥酯口服预防。5、粪水管理:有条件的地区,提倡安全用水,开展粪便管理。(二)二类地区1、查病治病(1)居民:每12年用有效的血清学方法(如IHA、COPT和ELISA等,下同)对疫区565岁所有人群查病1次,对血清学阳性者(按“防治血吸虫病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诊断标准,下同)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