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重要命题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2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宋代“心学”创始人陆九渊的哲学观点。其特点是把宇宙与心合一,哲学立场是用主观精神取代或抹杀客观存在的事物。这和张九成的“天下万事皆自心中来”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刘宗周的“通天地万物于一心”一样,都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4执两(两端)用中这是孔子的矛盾观和解决矛盾的方法。两即两端,也就是承认事物都有他对立面的矛盾,但空子的解决方法与史墨不同,是“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也就是采取折中的办法,无过之,无不及,不要做的太过也不要作的不够。可见史墨强调的是矛盾斗争的绝对性,而空子强调的是维持事物的质的稳定性,这是二人的根本差异。5物生有两这是《左传》中记载的史墨的观点,含义是说任何事物在生成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对立的矛盾,而且矛盾双方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由主次两个方面构成,他们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从马哲的角度分析,上述观点是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将矛盾上升到事物的普遍原则,有相当的认识水平。这种矛盾的对立观在哲学史上必然发展到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矛盾转化论。6动静皆动,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这是明末清初辩证法大师王夫之的观点。肯定了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7“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这种变化日新的观点也是王夫之提出来的。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哲学思想,并把它看作是宇宙的基本准则,到了近代这种发展进化的观点成了资产阶级哲学的法则。该命题提出了新陈代谢的理由,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因为前者要“荣”,而后者则“枯”,是一个较为简明深刻的哲学命题。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