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少获得了三点启示。第一、下水文和课文协同作战,帮助学生明晰习作方法的运用原来如此简单。比如学生发现老师下水文的第二句当你需要画红玫瑰时,只要你用它那双藏在毛刷里的“大眼睛”对着红玫瑰“看一看”,就可以在画板上画出漂亮的玫瑰花了用了拟人的手法,大明老师谦逊地说:“这种写法可不是老师发明的,第六组课文就有,你能找到吗?”然后,我们看到学生找到了《果园机器人》中的句子:
f“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和“科学家正在研究这样的机器人,他们只‘吃’树上掉下来的水果就可以干活。”第二、读写比较,彰显了阅读和习作相互促进、和谐共振的教学理念。我们常常感慨习作教学看不到阅读的影子,读写两张皮的教学现状,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也制约了习作教学发展。但是在这堂课上,我们看到了读写互动,相得益彰的绝美境界。第三、习作方法的表述,体现了教师对处于习作起始段学生的生本关怀。如何将“以生为本”从课堂口号转化为课堂实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虞大明老师用三次浅显的比较和三句朴实的话,替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你看这一句:“把它们当成人来写,是不是很有趣?”这一句:“这样一比较,我们就更清楚它的特点了。”还有这一句:“举一个例子,画笔神奇的功能就写得更清楚了。”每一句都紧紧贴着儿童的言语世界行走,充分激活了儿童习作的动力。
同样让人敬佩的还有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这是笔者第二次聆听虞老师的课了,虞大明老师幽默、睿智,课堂教学的别具匠心以及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让我深感佩服,虞老师执教的《未来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科学想象作文,具体内容是想象未来的一种物品,写清楚未来物品的外形和独特功能。虞老师首先借助视频“神奇的画笔”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引导学生发现画笔的神奇之处,布置学生第一次习作。当大多数学生完成第一次习作之后,虞老师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请学生发现老师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又随机呈现第六单元课文中的语句,帮助学生发现写法上的共同之处。进而小结这次习作要用到的三种习作方法:当作人来写、对比着写、举个例子写。观摩课结束后,虞老师还就“为了学生自信愉悦地习作,我们应做些什么”这一主题向大家作了一场生动而精彩的讲座。为了自信愉悦地习作,我们应做些什么?虞老师给出了六大策略:成功体验,激活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