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变,起义被镇压,最终失败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概况: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5个政权,南方9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政权),史称“五代十国”。2“五代十国”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3“五代十国”时期的特点: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
3
f一、宋太祖(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目的具体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事件:杯酒释军消除武兵权);②控制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宋事将专权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在中央设枢密太方的积弊,院掌握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的祖面控制兵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隔断将强权领和士兵的联系。化中在削弱宰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由政事堂分割央中相的权宰相的行政大权;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集央力政大权;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权在加强对①派文官担任地方的长官并实行轮换地地方的制;②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③设方控制转运使收缴地方官的财税权
影响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实现了行政、军政、财政的分立,加强了皇权,但也造成了机构的臃肿加强了中央集权,也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重文”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的影响: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早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3影响有利: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弊端:降低军队的战斗力;政治机构重叠,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财政支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政权名称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辽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1125年(金灭(契丹)辽)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今宁1227年(蒙古灭夏银川)西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