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黄梅侯爱萍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6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外部侵蚀和内部流失的双重困境,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需要高度关注和倾力研究的问题。为此,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对民族、社会和世界发展的重要价值,坚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手段和载体形式、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使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发扬光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为克服时代难题,使中国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多次强调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论断为我们更加理性思考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国内发展面临的冲突和问题,构筑起国人共有的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和社会风尚,谋求新形势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存在方法论的错误,导致人们陷入文化自卑。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在一次次国家耻辱和民族危难中,中国曾经“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文化自信被逐渐消解。落后挨打的遭遇带来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变化,人们出现了归因错误,将国家落后的总根源指向了传统文化,予以全盘否定。相反对建立在先进的工业文明基础上的西方文化寄予厚望,期望借用西方文明构建新的“中国文化”以拯救民族危亡。这种仰视西方文明的心理趋向,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的文化自卑。近代以来,无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全盘否定”都是这种自卑心理的集中表现。时至今日,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文化自卑心理更加凸显。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西方文明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有着强大的文化侵入力,人们普遍认可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