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f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教育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统一4、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并重5、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和校外课程的整合6、从强调教材的单一性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即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物质和社会环境、文化体系)学习到的非预期和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和规范态度等。空无课程:被学校和社会在课程变革过程中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
课程新定义: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它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一个动态的生长性的生
2
f态系统。
课程理论的发展1夸美纽斯:A、泛智教育:人人均应受教育,人人均需学习一切B、教育适应自然:教育遵循自然秩序,教育依据儿童天性C、课程思想:百科全书式的教育D、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科学化2赫尔巴特A、教育思想理论基础:实践哲学-教育最高目的培养人的德性,观念心理学-教学的任务培养多方面的兴趣B、课程论:在多方面兴趣基础上设置课程,同时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合作
教学的含义: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按照一定的目的及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交往、交流,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完善的个性品质和思想品德,以实现人类社
3
f会发展与个体身心发展要求的统一。
教学理论的发展1、古代的教学思想:局限于经验的积累和现象描述;理论探索是片段的、零星的,缺乏系统阐述和论证;教学专著没有形成严密体系。2、近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传统教学论的形成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夸美纽斯:(1)教学以自然为鉴原理(2)兴趣与自发原理(3)活动原理(4)直观原理赫尔巴特:(1)观念心理学(2)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3)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4)教育性教学杜威实用主义教学论(1)教育本质--经验的不断改造(2)做中学(3)以儿童为中心(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科学教学论的创立3、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姆掌握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4
f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的涵义: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