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中国陶瓷器对清代玻璃器制作的影响
作者:张琦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6期
摘要:发轫于西周的中国玻璃制造工艺,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后,遇上了来自西方的新技术手段。引入西方新的材料或者工艺技术时,借鉴其他材料已有的造型是手工艺实践初期的一般规律。而作为皇家日用品或是装饰物件的清代造办处生产的玻璃器,其工艺、颜色、造型等都与中国陶瓷器有很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玻璃器工艺颜色造型中国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玻璃制造工艺,每一时期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在清代之前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玻璃制作工艺体系。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国的玻璃制造水准在清代达到了巅峰,主要体现在玻璃制造工艺上,出现了许多新材料以及新的工艺方法。究其原因,清朝的玻璃制造工艺达到巅峰水平除了历史积淀和底蕴外,更关键的是,西方传教士引入了西方的制作技艺,为玻璃器的工艺创新与制作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清代玻璃器制作的最高水准在专供皇家用度的造办处有所体现。其中最为驰名的养心殿造办处,始创于康熙初年。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七三载:“初制,养心殿设造办处,其管理大臣无定额,设监造四人,笔帖式一人。”“三十二年,造办处设立作房。三十五年奉旨设立玻璃厂,隶于养心殿造办处,设兼管司员一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皇帝于西安门蚕池口设立玻璃厂。
自古传承、发展而来的中国陶瓷技艺,对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发展起来的玻璃器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康熙时期设立的玻璃厂、造办处制作出的玻璃器,在工艺、颜色、造型等诸多方面都与陶瓷器有相似之处。
1工艺:从铜胎到瓷器,再到玻璃器珐琅
自康熙年间起,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玻璃制作工艺,在与中国的陶瓷、玻璃工艺融合之后,形成了一种最能代表清代玻璃、陶瓷制作水准的新形态珐琅彩。这种全新的工艺,也就得名为“珐琅”。
画珐琅这种工艺,实质上是把来自欧洲的釉料绘烧在金属器、瓷器或者玻璃器上。大约在康熙年间,西方的传教士把这种工艺带到中国。经过与中国的技艺融合发展,康熙年间玻璃品种空前丰富起来。单就其珐琅工艺而言,清代主要产生了玻璃胎画珐琅和瓷胎画珐琅彩这两个品种。
11铜胎画珐琅
珐琅工艺最终应用到玻璃器上前,先后经历了金属、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