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海
毛泽东诗词中的“海”,有一句曾被广为运用、传诵,那就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句有名的诗词出自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
和者,诗词唱和也,古代诗人交际酬答,尤喜运用。在毛泽东诗词中也不乏例子。比如写于1949年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对柳亚子提出的《感事呈毛主席》而作的。是毛泽东就当时柳亚子先生在诗中提出有归隐心情而进行的规劝,内容紧扣原作。此后于1950年毛泽东又写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而这篇《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毛泽东在广州视察时,看到1963年1月1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的郭沫若为新年所写的《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怀》,深有感触,于1月9日写下了这首词。早在1961年11月,毛泽东曾和过郭沫若一首诗《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中的名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同样在那个年代中传诵一时。这是第二次唱和。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个“四海”,在这里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是毛泽东用来泛指当时国际上的政治形势,天翻地覆、怒涛翻滚,世界革命的风暴雷霆四处激荡。而“五洲”则是实指世界五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原诗初稿为“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虽意思明确,但比较抽象,不太符合毛泽东自己一贯提倡的“诗要用形象思维”这样一种作诗的要求。修改后的句子不仅对仗工稳,而且形象生动,更
f有一种博大之气,完全能表达出诗人对世界革命斗争的关注、热情和信心,真正起到了诗歌“以少总多”的艺术作用,使词意境壮阔,气势雄浑。
毛泽东在《十六字令三首》的其二首,也出现一个“海”字。词中云: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词中的“海”字是一个比喻,是用来形容峰峦叠嶂的山一个接着一个,高低起伏,就像倒海翻江所卷起的巨大波浪,滚滚翻腾。这种比喻手法,也常出现在古代诗人的诗作中,如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中有“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之句。毛泽东写山的起伏,曲折回旋,气势磅礴,最终引出了下文的“万马战犹酣”,像万匹战马奔腾,正在进行紧张的激烈的战斗。这里明写的是山,暗写的则是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诗人汹涌澎湃的心潮。此词形式虽短小,却豪气十足,意态灵动,情趣盎然。毛泽东着重全部笔力、心力所写的海,则是1954年夏的那首《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