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父亲眼中更是一无是处,阿米尔竭尽全力想做好每一件事,想获得父亲的关爱,但每每都是失望的结局。家境的富裕并不能让阿米尔获得任何精神上的满足,长久的累积让阿米尔的性格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变得不再健康,他甚至开始讨厌自己,而发泄情绪最好的出气筒就是无辜的身有残缺的同伴哈桑。在阿米尔的周围,学校、他父亲的朋友、周围的人都向他传输着阶级观念,他总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血统高贵的主人,
f而哈桑,只是一个卑微的仆人,是可以任他摆布的。但阿米尔的年幼的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一丝不安,他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但又不明所以,因此在一次次的伤害了哈桑以后,总是会给予一些补偿,他觉得这样会让他好受一些。而哈桑,身体的残缺和所处的环境,让他习惯了逆来顺受,还对阿米尔保留了一颗赤子之心。这样不平等的友谊随时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变得不再牢固,也为后面事情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人性的选择
年少的阿米尔人性中的善和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环境下,它们不断在阿米尔的心中交战,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阿米尔对哈桑的恨。很难想象,一个少爷会恨一个仆人,阿米尔渴望得到父亲的关爱,但总是得不到,他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对哈桑比对自己还要好,父亲为什么不给自己买比哈桑更好的风筝,父越是关心哈桑,阿米尔心中对哈桑的怨恨就越深。这一切日积月累,当哈桑面临危险之时,阿米尔没有出手相救,而是向恶势力低头,选择了避而远之,这种选择跟阿米尔的性格有关,与其所处的阶级地位有关。而哈桑,忠诚善良,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从来不因此有任何不开心,而是积极乐观的面对这个世界。作为仆人,哈桑满足阿米尔的所有要求,哪怕有些要求并不合理,哈桑也尽力去完成;作为朋友,哈桑反复对阿米尔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当阿米尔受到伤害的时候,哈桑勇敢的挡在前面,哪怕自己受到伤害也在所不辞,他为了朋友在奋斗,这正是阿米尔所欠缺的。哈桑一直受人摆布,他不懂得反抗,只是默默的忍受,在这个世界上他好像是多余的,他的内心很痛苦,他也希望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一直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但他依然满怀善良,用最大的善意去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人,他与阿米尔同父异母,但他们的选择却完全不同。
三、人性的救赎
后来,阿米尔随父亲去了美国,远离了阿富汗,好像小时候的一切,那个叫哈桑的男孩,那被追逐的风筝都遗忘在了过去。但是,当有一天,哈桑为了保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