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陶育平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14期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笔者以具体课堂为例,从设计主题任务、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渗透责任教育四个方面来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核心要素。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体现这四个核心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笔者实践和探讨的方向。笔者以《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为例,从以上四个核心要素来分析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计主题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新课标指出,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主动地去发掘信息的价值,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设计主题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去引领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本课要学习的是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网络数据库在我们生活中用得比较多,学生也或多或少地使用过,笔者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旅游来设计主题任务制定双休日上海两日游计划。要制定上海旅游计划,就得获取上海旅游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怎么获取,到哪里获取?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来完成任务,从而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通过规划上海两日游,学生能根据任务需要,主动地去寻求和体验各种网络数据库,在使用中感受到网络数据库的丰富、多样和快捷,在获取旅游信息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同学之间共同探讨、合作互助解决,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计算思维。正如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本课中,师生一起探讨制订上海两日游计划,师提问“要想拥有一个愉快的旅游,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计划?”学生有的说要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