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发展背景我国“三农”政策制定的背景1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产品统购统销、城乡户籍制度等,使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固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实施,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相继推行并不断深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自由迁移和就业范围不断拓宽,城乡、工农之间的产品要素交换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依然明显。2“三农”问题凸显: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村生态环境退化,不少地方的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农村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农村部分宅基地空废严重,有的还散落在田间,土地利用格局散乱无序的状况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和乡村城镇化生活方式的需求;大量年轻人到城镇打工,农业人口的老龄化,使得乡村的活力越来越小。3贫困人口多在农村,全面小康短板仍在农村2015年我国提出7017万贫困人口将在6年内脱贫,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我国现在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而这种不平衡和不充分最突出的体现是在农村。4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弱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存在,农业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
1
f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我国“三农”政策的效果成就与问题并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到2016年差距扩大到21253元,而且,2016年贫困人口仍有4335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同时,农业科技水平、规模化经营水平仍较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约7080,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60。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为0408,我国为0532,十三五期间目标为055。农业税取消,农民负担大幅降低;近年来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免费义务教育、新农合、新农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从无到有。同时,与城市相比,城乡社会化服务仍不均等;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问题严重。2015年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的有17个亿,留在儿童、妇女、老年人有将近16亿人,整个农村劳动力结构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农村面貌、生态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