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A:极细光束照射:好氧细菌集中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
黑暗无空气
好氧细菌
B:完全曝光:好氧细菌分布于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2实验结论:
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O2是由叶绿体释放的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年代及科学家
过程
结论结果
1771年普利斯特利(英国)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
蜡烛不易熄灭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小鼠不易窒息死亡
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重复普利植物只有在阳光照射和绿叶
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斯特利的实验
存在时,才能更新空气
1785年
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O2,吸收的是CO2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1845年梅耶(德国)1864年萨克斯(德国)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
碘蒸气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一半曝光
变蓝
碘蒸气
一半遮光
不变蓝
1941年鲁宾和卡门(美国)1948年卡尔文(美国)
H218OCO2植物
18O2
H2OC18O2植物O2
用14C标记的CO2追踪光合作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O2中的碳元素被用于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卡尔文循环)
14CO2
14C3
14C6H12O6
注:1萨克斯实验中黑暗处理的目的: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使曝光与遮光形成对照。
2萨克斯实验需先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再用碘蒸气处理。
3鲁宾、卡门和卡尔文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四、光合作用过程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2、反应式
光能
CO2H2O
(CH2O)O2
叶绿体
3、过程
4、区别比较项目场所条件反应
精品文档
光反应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光、色素、酶、水、ADP、Pi
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
○1水的光解:

2H2O
4HO2
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多种酶、CO2、ATP、H有机物(糖类的合成)
○1CO2的固定:酶
C5CO2
2C3
f精品文档
○2ATP的合成酶
○2C3的还原酶、H
ADPPi光能
ATP
2C3
(CH2O)C5
ATP
能量转化
光能电能ATP中活跃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的化学能
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是暗反暗反应阶段产生的ADP和Pi
应中C3的还原剂,ATP为暗为光反应阶段形成ATP提供反应阶段的进行提供能量了原料
注:(1)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若光反应停止,暗反应可持续进行一段时间,但时间
不长,故晚上一般认为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暗反应。
(2)总光照时间相同时,光照和黑暗间隔处理比一直光照积累的有机物多,因为H、ATP
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