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数学
陈良香
“上数学课好累啊!”“数学真是伤脑筋的学科!”……为什么学生们会出现学习数学无趣,甚至是感觉上数学课就是煎熬的情绪呢?是因为许多孩子不是感到学习焦虑就是觉得学习乏味,因此他们无法享受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乐趣。这样被动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到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而主动去学习呢?如何才能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新知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们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乐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为了负担。”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很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大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小猫、小狗、大象……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图片,教会学生认数,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最后动口表达的“三动”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利用学生喜欢直观学龄前的基础,利用图片,只用二节课就教会了110这10个数。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摆卡片、说数、互相检查、汇报。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充满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数学课有意思,不枯燥,为今后培养能力奠定基矗。
f二、构建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用奖励或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往往会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