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社会取向科学时报1月17日作者:许燕
价值观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人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价与抉择的标准或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要素。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大学生都是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高智力群体。他们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期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时常成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而大学生在社会转型中的心路历程,又常常为人们观察和认识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提供极为独特的视角。在中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就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折射。本研究依据社会形态划分出六种价值观类型:实用型、社会型、科学型、信仰型、审美型、政治型,旨在考察社会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勾勒出近2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基本轨迹。从1984年到2003年间,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0年间大学生价值观分6个时段呈现如下变化趋势。从1984年到1989年间,政治型价值观始终占据首位,其它类型依次按审美型、科学型、实用型、社会型、信仰型;1992年左右,实用型的价值观取代政治型成为主导价值观,信仰型仍然排在末位;1997年,社会型价值观一跃而成主导潮流,信仰型居第四,而政治型则排在了末尾;从2001年到2003年初,实用型价值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信仰型则处于第二或第三的位置,科学型和政治型分别排在末尾;2003年SARS期间,信仰型表现为主导类型,之后依次是社会型、科学型、实用型、审美型、政治型;2003年SARS之后,大学生价值观排序呈社会型、信仰型、实用型、审美型、科学型、政治型顺序排列。2005年,实用型又排在了第一位,政治型则始终排在末尾。纵向比较不同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系统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是以二十多来年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动为背景的文化变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西方思潮与价值观的不断涌入与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冲撞为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与追求提供了众多方向。主导价值观对社会的依从性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通过社会思潮、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对大学生主导价值观起决定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晴雨表”,总是表现为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可以看到时代跳动的脉搏。政治型价值观在20世纪80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