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传统教学由于过于强调以学科价值为本,以知识技能体系为目标参照,以教师为中心,重结果、求一律,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存在着许多弊端和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强调构建侧重评价过程、强调评价对象主体参与、重视评价方法多样、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作粗浅的探索,以促进评价改革,并供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性学习评价评价体系探索研究
一、课题的缘起
一)、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并且在课程评价的章节中的第十四条中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二)、传统学业评价的缺陷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个性的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学科,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方法、技能形成、情感等方面能力的评价而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主要表现为:一、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简单、含糊,并流于形式,较为普遍的为教师的口头评价,评价语大多为“你真棒!你真行!”等;二、教师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够及时,往往是一个学期结束了,教师给学生一个期末学习成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