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宏观经济学理论,现代发展经济学最早的数理模型。这个模型分别由罗伊哈罗德在1939年的论文《动态理论论文》(A
Essayi
Dy
amicTheory),与埃弗塞多马在1946年的论文分别独立提出。新古典经济学派对这个模型提出许多批评,在1950年代推出索洛模型来取代它。中文名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类属型宏观经济学理论于现代发展经济学最早的数理模型
更多的追加投资(加速原理),如此累进不已。因而,本期的国民收入在下一期就不足以提供充分就业,从而总供求也不能保持均衡。所以,要实现充分就业,本期投资必须大于上期投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哈罗德提出了“资本产出比”概念,利用它来推算第二期达到充分就业所需的追加投资,以使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均衡增长相适应。这样,哈罗德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并且用“比率分析法”(增长率、储蓄率)代替了凯恩斯的“水平分析法”(国民收入、储蓄与投资的水平),从而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数学表述:前提假设1假设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既是资本品又是消费品。即假定社会只存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产技术。(2)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两者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3)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产品的成本与生产规模无关。(4)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因而资本产出比C不变。经济增长率G的计算:令Y国民收入,K资本,I净投资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资本存量的变化,S储蓄经济增长率G△YY储蓄率sSY由于储蓄等于投资即SI,所以,sSYIY资本产出比C△K△Y因为资本存量的变化(△K)就是投资(I),所以C△K△YI△Y从而G△YY(SY)(△K△Y)(SY)(I△Y)sC即GsC哈罗德认为:“这一方程式是投资必须总是等于储蓄这一事实的动态化的表述”,因而他的理论是以凯恩斯的理论为依据的,不同的是他将凯恩斯的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了,即在公式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和资本产出比概念,强调了投资既增加收入,又增加生产能力的双重效应。
提出时间1939年哈罗德多马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arrodDomarmodel),R哈罗德和E多马分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19291931年大危机之后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哈罗德多马模式(Har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