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减少,颗粒相互接触,水泥浆粘度增加,渐渐失去可塑性,水泥浆进入凝结过程。初凝:水泥浆体开始失去流动性和部分可塑性,但不具有强度,这一过程称为初凝。终凝: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具有一定强度称为终凝。由初凝到终凝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
f硬化:随着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水泥浆体孔隙减少,密实度增加,产生了强度且不断增加,最终发展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石状物(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硬化的过程在开始时速度很快,28d以后硬化开始减慢。硬化过程可以持续几所甚至几十年。水泥的水化和凝结硬化是从水泥颗粒表面开始,逐渐往水泥颗粒的内核深入进行。开始时水化较快,但由于水化不断进行,规程在水泥颗粒周围的水化产物不断增多,阻碍水和水泥未水化部分的接触,水化减慢,但无论时间多久,水泥颗粒的内核很难完全水化。因此,硬化后的水泥石由水泥凝胶、未完全水化的水泥颗粒、毛细孔(含毛细孔水)组成的不匀质结构体。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主要有: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水泥细度、石膏掺量、拌合水量、养护湿度、养护温度、养护龄期、外加剂。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是影响水泥水化速度、凝结硬化过程及强度的主要因素。改变熟料中矿物组成的相对含量,可配制成具有不同特性的硅酸盐水泥。如提高C3S含量,可制得快硬硅酸盐水泥;减少C3S和C3A的含量,提高C2S的含量,可制得水化热低的低热水泥;降低C3A的含量,提高C4AF的含量,可制得耐硫酸盐水泥。水泥细度:水泥的细度即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颗粒表面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水化反应越快,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早期强度也就越高。但过细时,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反应而降低活性,并且硬化时收缩也越大,且成本高,因此,水泥的细度应适当,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应大于300m2Kg。石膏掺量:水泥中掺入少量石膏,可调节水泥凝结硬化的速度。如果掺入过多的石膏,不仅缓凝作用不大,还会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一般情况下,掺量约占水泥重量的35,具体掺量需通过试验确定。拌合水量:拌合水量越多,水化后形成的胶体较稀,水泥的凝结硬化就越慢。养护湿度:水泥石的强度只有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不断增长。若处于干燥环境中,当水分蒸发完毕后,水化作用无法继续进行,硬化即行停止,强度也不再增长。因此,混凝土在浇筑后两到三周必须加强洒水养护。养护温度:温度对水泥的水化以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