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2.3.4.5.6.7.8.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火与补肾水相结合的9.10.11.12.13.14.15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16.阳中求阴:补阴17.1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对于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采用滋阴以制阳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对于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采用扶阳以制阴20.阴病治阳:对于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采用扶阳以制阴的治法。21.阳病治阴:对于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采用滋阴以抑阳的治法。22.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23.24.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也体现为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25.26.27.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血、津液的各自新陈代28.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29.营气:由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所化生,行于脉中,具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周身作用之气。30.卫气:由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所化生,行于脉外,具有温养内脏、护卫肌表、防御外邪31.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系由先天精气所化生,赖后天水谷精气所充养,能激发和推动32.气主煦之:气属阳,具有温煦作用,从而维持人体恒定体温、温养脏腑组织,故称之。33.水谷之精气:指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津液等多种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与卫气相对而言,则专指营气,营气是水谷精微中,最富有营养作用的部分,故称之。34.35.血主濡之:血属阴,具有滋养和濡润作用,从而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故称之。
137
f36.37.气为血之帅:是指气在血液的生成、运行中的统帅地位而言,是对气能生血、行血、摄38.血为气之母:是指血为气的物质基础和依附对象而言,具体是指血对气的运载和营养作39.津血同源:由于津液和血液均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故称津40.血汗同源:由于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液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且津血互化,41.夺血者无汗:是指治则而言。由于血汗同源,对于已经失血的病人,其血耗津伤,汗源42.精血同源:由于精与血均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且精与血可以互化,即血可养43.夺汗者无血:是指治则而言。由于血汗同源,对于已经多汗津亏的病人,其津枯血燥,44.心生血: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