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作者:白留艳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第13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屡有发生。针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分析借鉴儒家德育思想的思想理念,为改善大学生道德教育不良现状建言献策。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
一、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概述
儒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思想体系,其德育思想都是依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内容十分丰富,是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的思想源泉。
(一)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仁”是其思想的核心,调“义”的重要性,个人行为以“礼”为规范,“孝悌”是德育的重要目标。
1关于“仁”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中庸》有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就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亲爱、亲人是最重要的,应该放在第一位。这里所说的“仁”是指发自内心的爱人之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的爱。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仁”就是社会的最高准则,君主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充分体现了孔子以仁爱为核心的社会理想。这种爱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是有层次差等的,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这种“仁”所体现出来的有层次差等的爱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复杂的关系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关于“义”与“利”的思想
先秦儒家对于“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重义轻利的,提倡人们见利思义,孔孟二人对此有充分的论述。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就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极大地强调了义的重要性。孟子在对待义利关系上,比孔子更看重道义。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就是说为了道义,生命都可以舍去,更不用说自己的私利了。他主张在义利冲突的时候,舍生而取义。可见孔孟二人在物质需求与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完全否认“利”对人们以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但这种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重义轻利的思想,并没有彻底否认利的作用,也不是反对人们追求利益,而是要求人们在利益面前,首先考虑义的重要性,然后才能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益。
3关于“孝”“悌”的思想
“孝”是儒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它具体规范了封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