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研究进展综述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99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40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目前这一情况正在进一步恶化。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805的个体心血管危险因素超过1个,其中血脂紊乱是发生率最高的危险因素。可见,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他汀类药物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其调脂治疗的益处毋庸置疑。
过去医药界防治心血管疾病侧重在降压药的开发上,先后发明了不少有效的降压药。但是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高胆固醇、高脂肪等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高血脂是发生冠心病及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人们把血脂调节药物的开发作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点来抓。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降血脂药物大量推出,其中他汀类药物受到人们好评,其临床疗效是其它各类调节血脂药物所不能相比的。1、他汀类降脂药概述
他汀类药物(stati
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glutarylcoe
zym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强大的降脂作用,还具有独立于其降脂作用之外的“多重效应”,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反应、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心肌细胞重塑和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脏电生理重塑和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等一系列作用。4S研究、CARE研究、LIPID研究等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些他汀类药物在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同时,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总死亡率,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他汀类药物的出现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成为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类高脂血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主力血脂调节药物,也是全球医药市场著名的“重磅炸弹”级药物1。
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是美国默克公司研制开发的洛伐他汀(Lovastati
),于1987年在美国上市。80年代末上市的他汀类药物还有1988年
f在瑞典上市的辛伐他汀(Simvastati
),1989年在日本上市的普伐他汀(Pravastati
),其他他汀类药物还有氟伐他汀(Fluvastati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
)、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
)、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
)、匹伐他汀(Pitavastati
)、美伐他汀(Mevastati
)等等。我国市场上最早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是洛伐他汀,199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