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临床路径管理质量指标监测管理制度为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分析每季进入临床路径病种与非入径病种的医疗质量的优劣,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小组应指定专人收集整理临床路径入组数、出组数等指标进行监测,并按照相关要求作好管理,特制订本制度。一、监测指标范围1、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天)手术病人术前平均住院日(天)效率指标;2、效果指标:治愈率()好转率()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效果指标:效果指标染发生率()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率()14日再住院率()31日再住院率()手术病人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前三位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率();三、工作量指标:住院患者总人数进入路径的患者总人次数完成路工作量指标:径的人次数出现变异的患者数;四、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患者比例()抗生素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使用的平均天数(天);五、卫生经济学指标:单病种次均费用(总费用和总药费单病种日卫生经济学指标:均费用(总费用和总药费)单病种抗菌药物费用比例()单病种耗材费用比例()单病种检查费用比例();二、负责监测工作责任人1、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具体实施落实为临床路径管理员。2、病案统计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统计员;3、院级临床路径管理信息上报工作人员。
f三、监测指标时限要求监测指标时限要求1、各临床科室路径管理员需在次月3日前统计上报上月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统计报表”。2、病案统计室计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进行分科室、分病种统计,于次月5日前将上一月全院临床路径监测指标报到院级路径管理办;3、院级临床路径管理办工作对各科室的报表进行分析评估后,分别向院领导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相关科室持续改进。4、对做得好的科室或个人提出奖励建议。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2011年9月20日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