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由的进步思想及美好愿望。小说的中心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具体说来,作者的种族观主要体现在哈克对黑人的同情和支持以及吉姆对现实的抗争的详细刻画上。一哈克对黑人的同情哈克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哈克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的小叛逆者。从小失去母亲.他实际上是一个弃儿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出生于一个白人家庭,哈克既没有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又是一个没有被“文明”教化的“野孩子”。但是.他却有着其他白人孩子不具备的崇高品质,他善良、纯朴、真诚、勇敢、机智及富有同情心。因此,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后他一点也不觉得痛苦,反而感到自由。后来,由于他和烫姆在山洞里寻得财宝才得到人们的赏识并被有钱的道格拉斯寡妇收为养子。像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迈格维琦想把匹普培养成绅士一样,道格拉斯寡妇一心想将哈克培养成为一个“文明人”、“小绅士”,她教他讲究资产阶级的“规矩”和“体面”,并不惜代价送他上学。但是,哈克对资产阶级那种“规矩”和“体面”的生活极不习惯,认为在寡妇家“太闷气”.是“一天到晚活受罪”.觉得和“有身份的人”在一起就“浑身发氧”。于是,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悄悄出逃。哈克在逃到一个荒岛上藏身时,碰到了华森小姐家的黑奴吉姆。吉姆为了反抗主人把他转卖到南方而潜逃在此。从此,哈克和吉姆在“明知不是伴,事急也相随”的情况下,结伴乘木排顺密西西比河逃亡.想逃到北方废奴的自由州去。哈克是一个崇尚自由、心地善良、聪明机智和正直无私的孩子。在与吉姆相处的过程中,他
f表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一个白人少年能和一个黑奴建立起真诚的、平等的友谊,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罕见的。但是,哈克的这种品质的形成也并非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为了塑造哈克这个人物形象,作者大量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并严格遵守现实主义的原则,栩栩如生地写出了在哈克克服种族偏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哈克遇到吉姆之前,是因为不满现状。追求自由而逃亡。但是。当他遇到吉姆并和他一起逃亡之后,哈克就成了一个窝藏逃奴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已触犯了当时美国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其实,在遇上吉姆后,摆在哈克面前的两条路是:揭发还是帮助吉姆逃跑。“文明社会”认定前一条路是“正路”,后一条是“邪路”。作为一个白人小孩。哈克自幼生活在种族歧视严重和蓄奴思想浓厚的美国南方,奴隶制观念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哈克的思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