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
故A错误;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则应在HCl气流中蒸发结晶,
故B错误;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应趁热过滤后,选择重结晶法分离提纯,故C
错误;
D.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则分别
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后观察颜色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
5.(6分)(2017天津)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9
f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C.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且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D.目前周期表中112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的IIB族,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解答】解:A.非金属性O>N>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A正确;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D.目前周期表中112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的IIB族,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D正确;故选C.
6.(6分)(2017天津)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10
f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分析】A.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B.Ni(CO)4的沸点为422℃,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C.由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分析;D.达到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解:A.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