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
现代水分析技术论文
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课题:指导教师
xx级市政工程xxxxxx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xxx
xx年xx月xx日
f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xx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气相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气相色谱仪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多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的。本文针对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与特点、在环境水污染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列举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该方法新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已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水污染物分析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色谱的发现首先认识到这种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Tswett。
Tswett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将叶绿素的石油醚抽提液倒入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然后用石油醚进行淋洗,结果不同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管内形成一条不同颜色的环带就像光谱一样。1906年Tswett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把这些彩色环带命名为“色谱图”,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Tswett开创的方法叫做“液固色谱法”12这就是色谱法的起源。
1941年,英国科学家Marti
和Sy
ge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预言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夜色谱法。他们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到“流动相不一定是液体也可以是蒸气,如以永久性气体带动挥发性混合物在色谱柱中通过装有浸透不挥发性溶剂的固体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3。1950年Marti
和James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硅油为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的起源。后来,他们在1952年的BiochemicalJour
al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46叙述了用气相色谱分离低碳数脂肪酸、挥发性胺和吡啶类同系物的方法这标志着气相色谱法正式进入历史舞台。当时在石油化工的分析中,正当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时气相色谱法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化学分析的得力助手。从此科学家对气相色谱法的研究逐步展开。(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
在历史上气相色谱法的发展总是和气相色谱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一种气相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气相色谱仪器的改进。因此,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可以从气相色r